Skip to content

规范驱动开发(SDD)核心理念

Specification-Driven Development(SDD)= “规范为源,代码为表达”

SDD 由 GitHub Spec Kit 提出,核心架构是“规范→计划→实现”。它强调:规范(Specification)是事实来源(source of truth),代码、测试、运维脚本都只是规范的表达形式。

为什么要反转“代码至上”

过去我们习惯“先写代码,再补文档”,规范常常滞后甚至消失,导致:

  • 需求、设计和实现内容分散,难以追溯;
  • 跨团队交接困难,知识逐渐内隐;
  • 自动化测试、运维脚本很难跟上业务迭代。

SDD 反转了这个权力结构:规范不再服务代码,代码反而从规范生成。只要规范更新,后续的实施计划与代码都可重新生成或调整。

SDD 的工作流

  1. 需求意图:产品/业务给出目标,团队与智能体对话,澄清场景、参与者、约束。
  2. 撰写规范:形成结构化、无二义性的规范(包含 Acceptance Criteria、接口契约、测试场景)。
  3. 生成计划:自动生成 Implementation Plan,标明实现步骤、技术选型与验证路径。
  4. 产出实现:根据计划生成代码、测试与运维脚本;所有资产均与规范保持链接。
  5. 反馈闭环:生产反馈、监控指标、合规要求,都会回写到规范中,驱动下一轮迭代。

PowerX 的 SDD 落地方式

PowerX 结合 SDD,把“场景(SCN)+ Usecase Seed”作为规范体系的载体:

  • 场景文档:描绘端到端业务旅程,是规范的叙事骨架;
  • Usecase Seed:把场景拆成可执行的子任务,每个 Seed 都是实现计划的最小单元;
  • docmap:维护场景与 Seeds 的唯一映射,驱动生成、索引与发布;
  • 工具链setup-usecase-seeds.mjsgenerate-usecase-seed-index.mjsnpm run publish:usecases 等脚本,确保规范与实现同步演进。

场景页 /zh/scenarios/ 提供了 SDD 方法与 PowerX 实施流程的详细说明,建议搭配阅读。

与核心概念的关系

SDD 是这些核心概念的统摄理念:只有规范始终领先、自动驱动实现,才能让架构、知识库与智能体生态保持一致、可演化。

基于 Apache 2.0 许可发布